平安舍*,我們都是一家人
仲夏昏黃,天還泛著淺淺灰藍,樹趁著向晚的微風,透著光發出輕輕地沙沙聲響。
眼看在第一進的初步清潔與打包工作告一段落,
手創行動的成員們,各自坐落在舊院長室裡沒搬走的黑皮沙發上,吃著美齡從對面石頭公廟拜過的涼涼西瓜,一面開始想像接下來的構想,討論自然包括是否把原來空間已封箱的物件,搬到另一個空間?
「一起去平安舍和阿伯打聲招呼吧!以後,或許會常打擾到他們」,我說。
即便忽略了面對「打擾」,我顯得敏感甚至有時過份小心奕奕的這一層心理因素,
今天的決定畢竟倉促,大家也不打算應該冒冒然把紙箱搬進平安舍的空櫃子裡。
當然,也因為私心想著,自己有一陣子沒去找阿伯們閒聊的緣故,
我們決定和新朋友們一塊兒,前往拜訪住在阿正阿伯和水來阿伯,
同時,再次徵詢阿伯們對於「博物館」的看法。
因為二個阿伯日常生活的習性使然,
傍晚平安舍屋內,可稱得上是一天中人聲頂沸的時段。
我們一行人從王字型大樓往上慢步,先是通過了碎石子鋪的斜坡道,
延經蓬萊舍,通過後門段的三階樓梯走進平安舍。
那半個打掃過、已清出空櫃子的平安舍,
是澤君和阿伯們去年就溝通好,預定用來做漢生病圖書資料館的空間。
因為後段門的門口,安過個方便電動代步車出入的水泥便坡道,
未來,當然也會是阿伯們和我們工作時共享的公共通道。
住在斜對面靠近前中段的水來伯仔,喜歡戴著他遮去半邊臉的咖啡大墨鏡,側躺在榻榻木床上,一邊看民視、一邊還聽著廣播裡的台語老歌。
住在靠近倉庫和前門段的阿正阿伯,喜歡坐在自己的木床上收看NHK。
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哥倆幾乎少見他們交談,
總是看著、聽著各自喜愛的節目,開著誰也不讓誰的相等音量,靜靜地各自生活。
我們和側躺著看台語棒球轉播的水來阿伯問好,
再往前多走個三二步,跟早聽見我們進屋聲響的阿正阿伯打招呼。
「博物館喔!大家這樣想我覺得不錯」,
他邊說,一邊拿起桌上剛從日本寄到的刊物。
指著頭版上刊的主題標語的同時,先是唸了遍這句話的日語,
「從願望→行動」,接著又向我們用台語再翻譯了一遍,談起幾年前自己雙腳還方便行走時,跟昌人、澤君及其他院民們,去日本漢生病資料館拜訪的經驗…
「可惜,卡早咱佳患者沒有他們日本人講的人權觀念,很多古早瞇仔甲有紀念性的都弄不見和丟掉了。我們樂生這裡開始的比人家晚,是最近才有些想法,但是,就親像這篇文章裡,在講他們日本人的做待誌一樣,萬行萬事都是從願望開始,有了願景以後就一步步努力去做,這樣做出來就有意義啦!」阿伯的一席話**,給了在築〔樂生〕夢的我們,一份踏實激勵以及提醒。
儘管阿伯說自己手邊沒留什麼貴重有意義的東西,他隨手拿起的刊物、抽屜邊擺上好些時日,早已停止服用卻也捨不得丟的藥物、先前院內送給院民每人一隻,方便他們寫字用的橡膠特製筆套…。每一項阿伯打心眼裡認為很平凡的小物件,其實是因為漢生病與他們日常生活經驗的交集,串聯出此行意外卻美好的收獲。
這趟拜訪畢竟仍究屬於臨時起義,我們一行人或站或蹲著聽阿伯說話,卻也沒敢逗留太久。倒是而今回溯,那樣自然而然從生活情境中時而發散時而集中,在我們的疑問以及他們的解惑間互動並進的過程,成為現階段開發各類行動主題時所憑藉的重要經驗。
天色暗了,或者應該說是天色等著再次微微發亮。
我在巡守隊職班的異日夜裡,自建誠那兒得知阿正阿伯起身不慎跌倒,要去林口長庚小住一陣子的訊息。內心除了擔心阿伯的傷勢與心情,還掛念著相對而言看似話少實則熱情的水來伯仔。我決定,至少能去看看暫時得一個人住的水來阿伯。
凌晨六點半,「阿伯,《濟公》不是重播好幾次了?」,我問吃過早飯側躺著休息看民視的水來伯,看來似乎是老樣子。接著,我向他問起是否清楚去看了阿正阿伯、知道他的最新狀況。另外,也還想和他再多聊聊,好陪陪一個人的他。
「我不清楚耶,我沒有去看,不過你文章阿伯昨天有去看過阿正啦。聽說,就算林口那裡出院,也可能要做復健一陣子」,說是說我因為怕他自己一個人會無聊,所以想更上平安舍走動去陪陪他,阿伯卻又為了和我講話,得把自己原來自在側躺著看電視的身體給打直了,和我面對面端坐著。
「喔!啊你一個人會不會無聊哇?」因為耐不住性子,「還是你會不會想念阿正阿伯?我怕你一個人沒人跟你抬槓啊,所以想說,我可以更常來這裡找你啦」,我還是向他坦白了自己的擔心。
「哈,哪ㄟ啦,一個人那有要緊」,沒想到,阿伯聽完後笑得開懷,「他好了就會回來嘛,我嘸免去看他啦,我要負責顧厝。」
是呀!阿伯俐落的答覆讓我變得安心,「對喔,你的責任很重大耶,你要顧厝」,我傻傻對著他往屋外掃落葉的背影,笑了。
「那,阿正阿伯不在家的這陣子,家裡就要辛苦你囉」,我大聲喊著,他點點頭附和,我們又都笑了。
*樂生院的福壽舍、蓬萊舍和平安舍,同王字型醫療行政大樓一樣,是院內日治時期就有的第一批建物。阿伯告訴我們,只要架個梯子把天花板的木板通道挪開,人就可以在挑高的屋頂閣間走動。
**回憶錄書寫至此,卻又想起某天和愔日語的阿正阿伯聊天時,他說起自己之於日本國看似複雜其實明理的連結路徑。
那天NHK的晨間新聞,正說起小泉因過失辭去首相一職的事件,阿伯瞇瞇著眼看得入迷,卻還是和我聊到了他對日本人的理解。
「他們日本的文化保存概念很先進,雖然因為過去不當的隔離政策,造成對於漢生病人權侵害的歷史,後來的政府也要替歷史錯誤負責,這一點確實做的我們台灣好。」當再次回想起習慣天天收看日本新聞、聽演歌的阿伯,說著這些和自己直接相關的觀察,我更能想像這些不該被簡化成黑白對錯的清晰條理,畢竟是透過他們身為漢生病患者的身體和生命體驗,所理出的路徑。
(請待續,或者各自添補-:))
a
展演空間開放
★現有空間
實際上整個樂生就是一個博物館,樂生博物-故事館目前則主要使用空間為王字形行政大樓,向內面對大樓中庭的第一進左半及第二進右半空間。
★開放時間
因為人力不足,無法進行固定開放服務,若希望來訪,請與我們聯絡,或在假日與工作中的我們巧遇。(請見"關於我們")
實際上整個樂生就是一個博物館,樂生博物-故事館目前則主要使用空間為王字形行政大樓,向內面對大樓中庭的第一進左半及第二進右半空間。
★開放時間
因為人力不足,無法進行固定開放服務,若希望來訪,請與我們聯絡,或在假日與工作中的我們巧遇。(請見"關於我們")
關於我們
★關於行動
關於[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:PART Ⅱ-樂生博物故事館‧ PART Ⅰ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‧],可點右邊''文章分類''欄中的''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介紹'',從第一版的簡介到最新的行動介紹文章,認識我們發展行動的脈絡。
★人資、物資、財資募集
1.請點連結[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資源募集]了解需求現況
2.捐款與捐發票方式請點連結[本篇文章]了解
★聯絡人: fridaywutw [ @ ] hotmail.com 0916-875997 星期五先生
★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、樂生共和國文化資產守護隊、IDEA Taiwan (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)、樂生保留自救會
★協辦: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、桃園文化資產守護網樂生共和國組、樂生療養院
★感謝
協力社群:
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志工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台灣記者協會、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志工、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、青年樂生聯盟、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...等。
協力個人:
葉X會、X建銘、張X元、HAKA、林小雲、段惠民、歐X貴、小查、陳X俐、顧X敏、阿端...等多位先生女士,也期待您的參與。
關於[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:PART Ⅱ-樂生博物故事館‧ PART Ⅰ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‧],可點右邊''文章分類''欄中的''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介紹'',從第一版的簡介到最新的行動介紹文章,認識我們發展行動的脈絡。
★人資、物資、財資募集
1.請點連結[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資源募集]了解需求現況
2.捐款與捐發票方式請點連結[本篇文章]了解
★聯絡人: fridaywutw [ @ ] hotmail.com 0916-875997 星期五先生
★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、樂生共和國文化資產守護隊、IDEA Taiwan (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)、樂生保留自救會
★協辦: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、桃園文化資產守護網樂生共和國組、樂生療養院
★感謝
協力社群:
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志工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台灣記者協會、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志工、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、青年樂生聯盟、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...等。
協力個人:
葉X會、X建銘、張X元、HAKA、林小雲、段惠民、歐X貴、小查、陳X俐、顧X敏、阿端...等多位先生女士,也期待您的參與。
2007-10-24
手創行動-關鍵字回憶錄05
張貼者:
為什麼 是新手媽媽?
於
23:08
文章分類: 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公開活動, 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通訊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