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-02
七月盛夏這天,大家全副武裝若有其事地,
買齊口罩抺布、向阿公阿嬤們借來的掃除用具,準備好紙箱和相機,展開工作。
鑰匙,是透過澤君與會長的聯繫後取得。
我們算是順利地,向院方借到巡守隊同排隔壁的空間。
會長交待我們,進入展開打掃時,別把原來有的東西別弄丟弄亂了,
畢竟,這是院方的東西,也是向人家借來的空間。
掃除用具,是為了這個空間日後使用前的初步整潔。
芳綺、龍英、美齡、老漢、阿強和倒退嚕,大家分別抽空來輪班打掃兼尋寶。
寫上記號的紙箱,丸子說,要用來打包院方留下來沒帶走的文件資料,
方便他們再取回或者復原。
數位相機哩?我們有Cobain在進行空間變更以前,把這裡原來的樣貌拍照記錄。
阿伯說,「要尊重他們」,但還是沒有忘記,「打包同時要看看那些文件裡,有沒有對人權迫害的相關記錄」,他提醒大家注意這些細節。
連著二天的清潔與打包,我們一共完成行政醫療大樓第一進的會議室兼院長室、收發室一、收發室二,一共三處大小不一的隔間。
「阿伯,這間卡早聽說是院長室喔」,代步車發出逼逼逼的聲響,背對著擦窗台我們的他們,想必駕車正倒退,我回頭看見正抑頭望著這些打掃空間的他。
「是啊,不過大間這是會議間,隔壁才是院長室。牆上有咱樂生歷任院長的相片,這些你們要好好收起來」,阿伯坐在門外車上先回答我的問話。
想進去看看嗎?我們陪你走裡面走走好不好?
柿子注意到,這一排的空間沒有供電動代布車或輪椅可用的斜坡便道。
也就是說,如果腳手不便的院民,其實是很難靠自己走進這些空間的。
「這是會議室啊,還有院長辦公的地方啦」,另一個阿伯腳的狀況較好,
他輕緩緩跨過會議間略為高起的門檻,走進室內快速繞了一圈,倒是說著和先前阿伯差不多的話來。
「以前,你們會來這邊嗎?」我意識到另一個問題,同時猜想,是否因為這樣一些從前屬於院方(樂生院管理階級)的使用空間,即便和院民習以為常的居住空間壁鄰而居,但真要說起自己對於這些空間的記憶,卻是如出一轍地依稀微薄。
「不會啊,我們來這裡幹嘛,這是院長和他接待外賓的地方啦」,阿伯們的說法相去不遠,另外,「…上一任院長說這間風水*不好,所以自己搬到上面『以院作家』**石碑那附近,把那裡當成他的院長辦公室。這裡,就又叫做副院長室了。」
「收發窗台和意見箱呢?」,柿子還發現了這些東西。
「似乎,院內一共有好多個像這樣白底藍字的意見箱」,我說想起消費合作舍外也安了同樣款式的一個。
「收發台可以改裝成諮詢交流的平台,又或者說是一個由外往內窺看的小洞口…」,大家一邊工作一邊發散出不同的想像來。「那收發台以前的功能呢?我們要放掉這個從前有過的意義?」,手邊的工作尚未停止,沒多久後,還出現另一道聲音。
尚在採集的眼前階段,任何意見和聲音,都被或多或少吸納包容在〔樂生〕這個名詞底下,用彼此的姿態或躺或站立…
*蘭阿姨喜歡騎車經過巡守隊探班,有時候,我見她獨自坐在第一進的圓拱門出入口附近。我問她想什麼,她總是笑瞇瞇說沒有,在乘涼。不過,某次她提起,「你看這邊的樹都好漂亮吧」,阿姨始終對樂生大大小小的樹覺得驕傲。「可惜啦,之前的院長把這邊一棵最高最漂亮的樹鋸了,聽說是因為風水不好,真的好可惜喔…」。
**根據添培阿伯轉述,石碑上的「以院作家,大德曰生」二句話八個字,其實出自不同年代,隱涵有不同的詮釋喻意。前句「以院作家」,是日本貞明皇后在初創建樂生院,作為癩病患者收容所時候,寫給樂生院所職員的一句話。意思大致上是,「請代替不方便去(不能常去)的我,跟這些徒然患日的病患做朋友,給他們安慰吧。」後句「大德曰生」,可能出自《周易》〈繫辭下傳〉「天地之大德曰生」,是國民政府以後才添加的題字。簡單來說,這句話的意思是「生有,即大德」,所以患者來到樂生以後,就應該要認命…
參考文選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Print/0,4634,11051301x112007041500299,00.html
(請待續,或者各自添補-:))
a
展演空間開放
★現有空間
實際上整個樂生就是一個博物館,樂生博物-故事館目前則主要使用空間為王字形行政大樓,向內面對大樓中庭的第一進左半及第二進右半空間。
★開放時間
因為人力不足,無法進行固定開放服務,若希望來訪,請與我們聯絡,或在假日與工作中的我們巧遇。(請見"關於我們")
實際上整個樂生就是一個博物館,樂生博物-故事館目前則主要使用空間為王字形行政大樓,向內面對大樓中庭的第一進左半及第二進右半空間。
★開放時間
因為人力不足,無法進行固定開放服務,若希望來訪,請與我們聯絡,或在假日與工作中的我們巧遇。(請見"關於我們")
關於我們
★關於行動
關於[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:PART Ⅱ-樂生博物故事館‧ PART Ⅰ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‧],可點右邊''文章分類''欄中的''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介紹'',從第一版的簡介到最新的行動介紹文章,認識我們發展行動的脈絡。
★人資、物資、財資募集
1.請點連結[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資源募集]了解需求現況
2.捐款與捐發票方式請點連結[本篇文章]了解
★聯絡人: fridaywutw [ @ ] hotmail.com 0916-875997 星期五先生
★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、樂生共和國文化資產守護隊、IDEA Taiwan (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)、樂生保留自救會
★協辦: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、桃園文化資產守護網樂生共和國組、樂生療養院
★感謝
協力社群:
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志工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台灣記者協會、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志工、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、青年樂生聯盟、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...等。
協力個人:
葉X會、X建銘、張X元、HAKA、林小雲、段惠民、歐X貴、小查、陳X俐、顧X敏、阿端...等多位先生女士,也期待您的參與。
關於[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:PART Ⅱ-樂生博物故事館‧ PART Ⅰ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‧],可點右邊''文章分類''欄中的''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介紹'',從第一版的簡介到最新的行動介紹文章,認識我們發展行動的脈絡。
★人資、物資、財資募集
1.請點連結[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資源募集]了解需求現況
2.捐款與捐發票方式請點連結[本篇文章]了解
★聯絡人: fridaywutw [ @ ] hotmail.com 0916-875997 星期五先生
★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、樂生共和國文化資產守護隊、IDEA Taiwan (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)、樂生保留自救會
★協辦: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、桃園文化資產守護網樂生共和國組、樂生療養院
★感謝
協力社群:
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志工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台灣記者協會、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志工、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、青年樂生聯盟、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...等。
協力個人:
葉X會、X建銘、張X元、HAKA、林小雲、段惠民、歐X貴、小查、陳X俐、顧X敏、阿端...等多位先生女士,也期待您的參與。
2007-10-24
手創行動-關鍵字回憶錄03
張貼者:
為什麼 是新手媽媽?
於
23:00
文章分類: 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公開活動, 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通訊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












![[漢生病的開放故事互動表演]行動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vVgi45QQ7iUl2ZwJISj0H4H3nm8YRwD4G7tDf28G1DeWBIKjWysHrFPQgvoYgerkoOWBy7rCZvkGexTVbUMIWSOXvTPU1-cE6Bo8pxxu7RuEZaGvvJyzsrCdlC2bLFPzrCGO9DuDyLB_o/s1600-r/%E6%BC%A2%E7%94%9F%E7%97%85%E7%9A%84%E9%96%8B%E6%94%BE%E6%95%85%E4%BA%8B%E4%BA%92%E5%8B%95%E8%A1%A8%E6%BC%94-LO.gif)



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