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

展演空間開放

★現有空間
實際上整個樂生就是一個博物館,樂生博物-故事館目前則主要使用空間為王字形行政大樓,向內面對大樓中庭的第一進左半及第二進右半空間。

★開放時間
因為人力不足,無法進行固定開放服務,若希望來訪,請與我們聯絡,或在假日與工作中的我們巧遇。(請見"關於我們")

關於我們

★關於行動
關於[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:PART Ⅱ-樂生博物故事館‧ PART Ⅰ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‧],可點右邊''文章分類''欄中的''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介紹'',從第一版的簡介到最新的行動介紹文章,認識我們發展行動的脈絡。

★人資、物資、財資募集
1.請點連結[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資源募集]了解需求現況
2.捐款與捐發票方式請點連結[本篇文章]了解

★聯絡人: fridaywutw [ @ ] hotmail.com 0916-875997 星期五先生

★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、樂生共和國文化資產守護隊、IDEA Taiwan (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)、樂生保留自救會

★協辦: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、桃園文化資產守護網樂生共和國組、樂生療養院

★感謝
協力社群:
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志工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台灣記者協會、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志工、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、青年樂生聯盟、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...等。
協力個人:
葉X會、X建銘、張X元、HAKA、林小雲、段惠民、歐X貴、小查、陳X俐、顧X敏、阿端...等多位先生女士,也期待您的參與。


2007-12-04

200712生.還.者(暫名)

印有不同宗教團體紀念字樣的餐具,是人類用來盛裝食物的日常必需品,在此亦象徵信仰係延續樂生院民脆弱生命的器皿。相反(同)地,一只貼上大頭照的飯盒,則意謂著自隔離時代起迄今,在此終老的患者們,仍將透過另一種存在形式,無限遞延自己與樂生這個空間的關係。



▲〈生.還.者〉一系列故事,將同步在院區相關空間進行展演。


前述概念,係透過樂生院內的漢生病患者,描述自身因疾病與其所遭逢待遇之間,看似模糊卻又份外清晰的分際,延伸出「生者.等待死亡」兩條(或許只有一條),交纏並且循環的路徑。

至於隨著該條路徑,在院內各個空間一面移動、一面聆聽院民生命情境的參與者,亦期待透過此一過程,(重新)領略自身面對生存與死亡之際,所有的面目以及姿態。

0 意見:

 
主辦單位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。 模板設計: [ METAMUSE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