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

展演空間開放

★現有空間
實際上整個樂生就是一個博物館,樂生博物-故事館目前則主要使用空間為王字形行政大樓,向內面對大樓中庭的第一進左半及第二進右半空間。

★開放時間
因為人力不足,無法進行固定開放服務,若希望來訪,請與我們聯絡,或在假日與工作中的我們巧遇。(請見"關於我們")

關於我們

★關於行動
關於[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:PART Ⅱ-樂生博物故事館‧ PART Ⅰ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‧],可點右邊''文章分類''欄中的''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介紹'',從第一版的簡介到最新的行動介紹文章,認識我們發展行動的脈絡。

★人資、物資、財資募集
1.請點連結[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資源募集]了解需求現況
2.捐款與捐發票方式請點連結[本篇文章]了解

★聯絡人: fridaywutw [ @ ] hotmail.com 0916-875997 星期五先生

★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、樂生共和國文化資產守護隊、IDEA Taiwan (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)、樂生保留自救會

★協辦: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、桃園文化資產守護網樂生共和國組、樂生療養院

★感謝
協力社群:
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志工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台灣記者協會、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志工、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、青年樂生聯盟、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...等。
協力個人:
葉X會、X建銘、張X元、HAKA、林小雲、段惠民、歐X貴、小查、陳X俐、顧X敏、阿端...等多位先生女士,也期待您的參與。


2007-10-23

「樂生語音、動畫及影像導覽」-欲結合明眼人、眼盲人和肢障朋友的、實體與網路的樂生語音、動畫及影像導覽

▲作博物館導覽的意義
作博物館導覽的意義就是,希望行政大樓、中山堂、日間病房和大門口那塊不要繼續動工,因為繼續挖下去會有土石流的問題,希望能讓博物館繼續下去,希望博物館的東西可以作到一個活動的層面和階段。如果院區到明年還能繼續保留的話,我們博物館可以做更多事情和展出更多東西,然後希望院區每個地方不要繼續動工,因為會有地層的問題。然後,我也知道很多人很不喜歡搬到新大樓,因為那地方不能活動,舊院區大家可以一起走,一起出來活動,一起出來做很多事情,因為有些阿公阿嬤搬去新大樓後,有些都只能躺在床上,沒有辦法下來活動,是因為有些病變得更嚴重。而痲瘋病,社會沒辦法瞭解這麼多,會把痲瘋病講得這麼苔戈,因為我聽阿伯他們說,他們每次出去買東西時,都會有人跟他說「阿苔戈拉不要進來啦,不要進來買東西啦。」這是三四年前的情況。如果舊院區真的還在的話,阿公阿嬤還可以做很多自己的要作的活動,可以走來走去,代步車也可以開來開去,所以大家還是會再努力和政府抗爭,為保留院區做最大的努力。
然後我覺得說,之後博物館還可以作阿公阿嬤的心聲,也可以作成口述導覽。

▲為什麼要保留樂生及簡介樂生的環境
有這想法是因為阿公阿嬤十幾歲就被抓進來,他們一直在爭取不要開發這塊,在導覽中,我會講我走兩次院區的感想和感覺,是去聽那些聲音的感覺,不管我看不看得到,都會聽得到不同的聲音和故事,主要就是要溝通,我覺得說,阿公阿嬤的聲音是要去聽的。
之所以想作網上博物館,是想讓更多人知道,更多人來一起做博物館,這博物館是屬於大家的不只是這些在做的人的。
而其中一部份會以自己的故事加入,這次之所以會轉變這多想法會這麼多,是因為我走過這麼多不一樣的環境,慢慢去散步,慢慢去體會,那環境的空氣,那邊的鳥叫聲,那邊的比較漂亮的東西,在樂生時早上醒來就可以聽到鳥叫,呼吸到很新鮮的空氣和花草的香味。
我覺得是說,我有一些成長,是因為默默的付出,你就會獲得更多,也更會體會到更多自己的生命將會挑戰到哪個極限自己都不會知道,是因為默默的付出,自己就會得到更多的東西,不管做樂生的活動也好,雖然我在樂生付出了一年,也聽到很多院民的心聲,之前我都不會去用心聽我自己裡面的聲音,也不會去跟別人溝通,可是現在做了這計畫之後,就會去跟別人溝通我的想法。因為,我自己的部分沒有可以…也常常從零開始,重新計畫自己的未來,也是在默默的,為自己做一些準備。可是有時候我沒有讓大家知道我自己準備全盲時的一些功課,因為我會逞強也很會ㄍㄧㄥ自己的想法,可是這樣是沒有對錯的。
我為什麼會喜歡阿添伯的那首歌是有原因的,因為那首歌就很像大自然一樣,也會讓我想到我的一些長輩,那麼慈祥,和阿添伯一樣那麼親切,也會那麼關心我。讓我覺得我也聽了阿添伯在樂生的很多的故事,所以我就會慢慢的每次都很喜歡聽他唱這首歌。然後阿添伯錄這首歌給我時,我很感動,因為我從來沒有遇過,那麼慈祥的一位長輩。不管他對任何人,去過樂生的第一次,都會帶他們走一遍院區,講講院區的故事。
可是我也覺得說,我也很幸福,很知足,因為大家的陪伴我ㄧ段時間,然後也那麼多人默默支持我,就像我付出巡守隊部份一樣,不管不認識到認識,大家的默契和感覺都不一樣,有些人的個性會很安靜,有些人會藏在裡面,有些人會講出來。
在樂生就很像一個大家庭,是一個很溫暖的大家庭。像藍阿姨、許阿姨、湯伯伯、茆阿伯、林卻阿嬤、素鳳阿姨還有會長、副會長,他們就是堅持他們現在的保留院區的想法,也是三年前到三年後的不變的努力的方向,可是我覺得說我是想告訴阿伯他們說,要樂觀的去看這件事,院區會保留多少,大家都不知道,能全部保留下來當然是最好的。
舊院區留下來的院民,都希望舊院區能繼續保留下來,如此,會對院民有些保障,而這塊土地,將來也可以做更多東西,不管作活動也好,做很新鮮的公演也好,我覺得是說,讓之前參與過樂生活動的人,可以繼續陪伴阿公阿嬤走下去的動力。

圖為:日本國立療養所長島愛生園(首頁的那張)以及樂生這張
(http://static.zooomr.com/images/905624_ecb62b1663.jpg)

0 意見:

 
主辦單位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。 模板設計: [ METAMUSE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