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

展演空間開放

★現有空間
實際上整個樂生就是一個博物館,樂生博物-故事館目前則主要使用空間為王字形行政大樓,向內面對大樓中庭的第一進左半及第二進右半空間。

★開放時間
因為人力不足,無法進行固定開放服務,若希望來訪,請與我們聯絡,或在假日與工作中的我們巧遇。(請見"關於我們")

關於我們

★關於行動
關於[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:PART Ⅱ-樂生博物故事館‧ PART Ⅰ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‧],可點右邊''文章分類''欄中的''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介紹'',從第一版的簡介到最新的行動介紹文章,認識我們發展行動的脈絡。

★人資、物資、財資募集
1.請點連結[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資源募集]了解需求現況
2.捐款與捐發票方式請點連結[本篇文章]了解

★聯絡人: fridaywutw [ @ ] hotmail.com 0916-875997 星期五先生

★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、樂生共和國文化資產守護隊、IDEA Taiwan (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)、樂生保留自救會

★協辦: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、桃園文化資產守護網樂生共和國組、樂生療養院

★感謝
協力社群:
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志工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台灣記者協會、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志工、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、青年樂生聯盟、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...等。
協力個人:
葉X會、X建銘、張X元、HAKA、林小雲、段惠民、歐X貴、小查、陳X俐、顧X敏、阿端...等多位先生女士,也期待您的參與。


2007-09-15

尋找樂生的「美麗與哀愁」之~思!想!起!--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簡介

§行動,手創一個樂生博物館

一間博物館,需要多大的空間才夠,裡頭要擺哪些物件,所欲呈現的主題有哪些?甚至回到保存現況仍危機重重的樂生,博物館可能指涉的政治目的為何?

在與院民生活空間並存的院區內打造博物館,與院民間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聯?

其實,對於博物館行動小組的成員而言,面對上述三項問題的重要性,是由下往上被排序的!就像少了樂生院民存在的樂生,就不是樂生院。我們隨時期許彼此,一個無法促發院民共同參與的樂生博物館,就失去了手創行動的核心意義!

▲平安舍阿正阿伯隨手拿起剛閱讀完的刊物標題勉勵大家,凡事起頭難、從願望到行動。

▲阿伯還當場親自向我們示範,院方送的特製筆和現在已停止服用的藥丸…

從七月份展開行動開始迄今,問題的答案仍在過程裡彼此碰撞著。然而唯一已確立的共識,承如葉倫會先生在八月底博物館動力營隊所提出:「如果樂生院現在就會被拆掉,你是否仍覺得有個樂生博物館是重要的?」,如果答案為「是」,那麼何不就從在開始努力。

只是,那會是一間什麼樣子的博物館呢?


§尋寶,建構一張由物件與人際交織的網

關於這個問題,所有人在一開始時的想像,可能都有些微不同,

不過在行動的起始點,院民阿伯一句「不用多講,時間確定就直接來尋寶啦!」,

我們才把疑問和立場暫時擱置內心,一切先做再說、邊說邊做。

9/19/2二天的尋寶工作,我們在茆阿伯的建議與新舊朋友們的接力合作下,初步整理出朝陽、處高和東高雄等空房舍內的文物。面對一些平時並不很熟悉的阿伯,打從開始時,他們只是好奇地在一旁觀望我們撿拾被丟在一旁的舊東西。直到自己彎下身來走近,接著,每個物件才隨著他們的娓娓道來再度被賦與生命,於是故事與對話紛紛帶領著我們眾人,重回隱匿在記憶片段裡的現場。

一個來自彰化員林的米袋,讓人聯想到與樂生院民什麼樣的關係?

原本要被燒毀的天主教堂椅腳座,怎麼樣被改裝成床腳?

我們有辦法找得出,樂生院內有幾款同樣叫做「呷飯櫥」(台語)的櫃子?


§如何在身體力行中,搜尋 [樂生] 關鍵字?

「這些嘛叫做古董喔?」,

阿伯看著我們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表情,忍不住說出他內心的疑惑。

(請插入照片)

長了耳朵的DIY鍋碗

(請插入照片)

用比賽獎金自己訂做的獎盃

(請插入照片)

漢生病人權鬥士的鴨舌帽

▲許多日常生活使用的日用品,不僅具體記載了他們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,也提醒我們反思關於便與不便、自主和幫助之間的各種理解角度。

漸漸地,透過對談與相處,我們才摸索出彼此都能理解的詮釋方式,

藉由物與詞的工作與記錄,激發我們共同想像,生活是證明文化存在的首要維度。


§進行中與規劃待進行的工作

持續進行的尋寶活動:歡迎大家以分組填班表的方式認養每週末工作日。

填寫認養班表與報名詳情請洽,賴小姐: [sawalai@gmail.com] (0986-418-663)

主題展:透過尋寶工作延伸出的展演,譬如:茆阿伯的古物商行。

徵件展:將邀請(歡迎)關心樂生行動的各團體、個人分享展演。

報名與聯繫請洽:Friday: [fridaywu@hotmail.com] (0916-875-993)

Cobain: [cobainyeh@gmail.com]

交流課程:將邀請(歡迎)曾於樂生進行文物與史料搜集的各研究單位,進行
工作交流與經驗分享。


§「來去挖寶喔」,What we want “Lo-sheng”¸ want your wants

行動需要您身體力行,認養文物整理、記錄接龍等事項,請和我們一起工作!

目前尚需要數位相機、錄音筆、攝影機等硬體攝錄器材和基礎清潔用具支援。

因為我們相信,

唯有一個一個不間斷行動的投入,才替 [樂生] 點燃更多可待續的希望火苗…


如何取得活動訊息:


主辦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★協辦:IDEA TAIWAN 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、樂生保留自救會、樂生焦慮症候群自救會、苦勞網、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感謝協力社群及個人:葉倫會先生、樂生講堂、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紅心字會、「傳誠」工作坊、記者協會...陸續邀請中,更期待您的參與。

0 意見:

 
主辦單位: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。 模板設計: [ METAMUSE ]